查看原文
其他

柏林|遗憾还是满意?郑保瑞新片和《智齿》问题都出在这里

Vex 陀螺电影 2023-03-16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今天进行到第三天,陀螺电影前方记者在观看过特别展映单元的华语电影《命案》后为大家带回报道。


附上本日柏林主竞赛银幕场刊评分:




在本条推送下评论,点击“赞”和“在看”,并将推送转发至朋友圈(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后,我们会根据评论质量抽出一位读者朋友,送出柏林电影节周边折叠环保袋一个。


柏林系列抽奖将会在评论区开奖

开奖时间为每篇推送发出后的5日后



柏林特别展映单元的《命案》由郑保瑞执导,他的前作《智齿》也曾入围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并在之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获14项提名。本次《命案》也是银河映像目前的铁三角组合杜琪峰、郑保瑞、游乃海(编剧)联手打造。


近年来,香港电影中不乏这一类型的影片:以香港社会中底层人民或边缘人士的生活环境作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和剧作中描摹香港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带有社会性的批判意味——


2015年翁子光的《踏雪寻梅》,



郑保瑞两年前同样在柏林展映的《智齿》,



都是是其中的代表。


此类影片一般有着与犯罪相关的剧作主题,通过极具香港社会结构特色的剧作背景和风格化浓烈的影像,借由“警察破案”这一屡见不鲜的叙事套路作为牵引,探讨或表达具有社会普世意义的主题。


这一次,在《命案》中,郑保瑞依然延续了这样一种非常独特的香港类型。



《命案》的故事背景与其他“灰色调”香港犯罪电影一样,都是设定在香港普通市民甚至是中下阶层的生活环境里——这次是在林立的唐楼。在这样年龄大的旧楼中,住着各型各色的劳动阶层,有起早贪黑开茶餐厅的老夫妻,有在庙街算命为生的算命佬,当然还有香港特色的楼凤。


电影开场就带着一股诡异且神叨的气氛:


剧透警告⚠️






郊区的坟地里,林家栋饰演的大师一边烧纸钱做法,一边让一名叫做美美的女性头套塑料袋躺在一个挖好的坑中,而他则把一锹一锹的土埋到美美的身上,咋一看还以为是连环杀手在埋尸体。在美美碎嘴的抱怨和突然的天降大雨中,大师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仪式帮助美美成功“转命”,感到被戏弄的美美气愤地打车离去,而大师则赶忙追了上去。


与此同时,在城区内的一座大厦内,一队警察正在给在这座大厦内的楼凤们派传单和闻讯,最近出现了针对妓女的连环杀人案,警察们叮嘱楼凤们看到监控拍到的那位戴口罩的嫌疑人要第一时间通知警方,伍咏诗饰演的年轻楼凤收下传单,但并不十分在意。


一名青年站在街上,看到天上开始下起雨,戴上口罩,向着大厦走去。一位正要去这大厦送餐的茶餐厅老板儿子少东也骑着单车往同样的方向赶去。


美美打车回到大厦,原来她也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名楼凤。等她回到自己租住的单元门口,刚看到警察们塞在她门口的传单,就被身后的青年袭击并拖进屋内。与此同时,追着美美回来的大师也赶到了,而送餐的茶餐厅老板儿子因为送错单,也刚好到了美美单元门口,二人与凶手相遇,凶手不得已,撞开门逃跑,而在门口的二人也目睹了美美被虐杀后留下的尸体。






剧透结束⚠️


这就是名为《命案》的电影中唯一发生的命案。


事实上,《命案》并不是一部典型的香港犯罪电影,与其说,它关注的是“犯罪”本身,不如说,“犯罪”在此处仅仅只是一个引子。


事实上除了影片一开头就出现的凶杀案之后,本片就再无任何罪案出现了,甚至连凶杀案的凶手都不是主角——所有的主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极力避免犯罪,或者说,极力避免自己变得“不正常“。



本片的核心主旨实际上是一个不算新颖但仍然在被不断讨论的话题——


正常人和所谓的精神病之间到底差多远?真的有天生的杀人犯吗?


电影中的老差骨因为曾经目睹过杨乐文饰演的少东杀猫的场景,于是认定他是一个天生嗜杀的反社会心理变态,而大师则试图通过各种玄学的方法拯救少东,即使代价可能是让自己变得更危险,在这三人的拉扯中,那个真正犯下命案的杀人犯,反而只是成为了一个引子一样的角色,是一个将“犯罪“和”杀人“两个概念实体化的工具。


从形式上来说,《命案》与郑保瑞的前作《智齿》在形式上并无本质的区别——


将人物投置于精心组建的“肮脏”场景中,以叙事作为牵引,主要人物状态如何转变(在本片中是为了“如何让少东不要变成杀人犯“这一诉求做出的各种努力)则是刻画的重点,也是电影节奏感的来源。



在此类型的犯罪电影中,一向是以剧作为重的。


剧作的张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演需不需要额外花费精力去增强体现在影像中的内在动力。


也就是说,如果剧本足够好,搭配上具有风格化的影像,是会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很可惜的是,在《命案》的这个剧本中存在着和《智齿》同样的问题:文本和影像处理水平的不对等。


剧作裹挟影像,对于节奏的要求是很高的。现在香港很多导演的问题是他们拍局部是很不错的,但是无法把他们串联成一个节奏松紧得当,令人信服的长篇。



如果说《智齿》的剧作尚且处于合格水平,而《命案》的剧作则显得更加有一些孱弱了,这样的剧作投射到影像上后,又不加以恰当处理,也就导致了——


整部影片虽然具有较高的完成度,但是所有转折的发生,所有节奏的改变都是外源性的,是导演根据剧本“强行“赋予,而不能做到呈现出一种内源的、自发的,让观众觉得不突兀的自然转变过程。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当一直想尽办法帮助少东而始终不能成功的大师也开始逐渐陷入”癫狂“,他的转变固然有文本上交代出来的原因,但也更像是某种”不由分说设定糊脸”式的解释,难以让人信服,即使林家栋在表演上给出了到位的呈现,也无法弥补观众内心中产生的对于故事剧情和人物性格连贯性的疑惑。



在《命案》中,虽然所有的人物都表达得精准到位,形象的建立也是较为成功的,但人物却只不过是剧作设定的木偶,忠实地完成演出,或许是精准的吧——但同时也是僵硬的,自然地也不可能有何种感染力了。






/the end/






点击查看

往期回顾

小K和杜琪峰会把柏林金熊奖给谁?


鹿特丹|一个19岁少女和她的老铁电影《GAGALAND》


看完这篇,你不可能不爱上这部电影


关于中国动画,容我细说从头


如何理解《深海》的好与不好?


《平原上的摩西》:劈不开红海,变不出平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